林如奎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苏天赐精品亮相荣宝斋(上海)春拍
  回顾油画在中国的发展,近代中国史那种沉重的基调是难以抹去的。虽然西方油画技法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中国,但真正落地生根也不过一个甲子。油画这种艺术形式以及负载其上的西方文化、思想、方法等复杂精神内容无疑对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和同时代的中国人背负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一样,第一批的中国油画家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其中,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奠定中国式油画教育基调,以创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和风格的中国式油画为己任,苏天赐先生就坚持这种文化信念并不懈实践的油画家。 

  苏天赐(1922—2006),广东省阳江人,自幼就显露绘画天赋,1943年考进重庆国立艺专,师从林风眠,并担任其助教多年,后在多所大学任教。一生致力于油画教学、创作与研究,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油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

  苏天赐虽没有留学经历,但他始终坚持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道路,努力用油画语言表现中国风貌,在这方面,正如他的恩师林风眠。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,苏天赐得以游历欧洲各国饱览西方绘画精华,思想和眼界更加开阔,形成了既具西方风采又有中国气派的独特画风。

  在苏天赐的油画作品中不难发现国画元素和气味,他的风景画常描写江南小景,取景极小,多为水之一隅、树之边角,却因透明清亮的色调,浪漫抒情的笔触和充满诗意的氛围让人愉悦轻快。创作于1996年的布面油画《冬日随笔(之四)》属于作者的晚年之作,是典型的苏氏风景画:“爱好自然,忠实自己。”——虽重视对自然的观察,师法自然,但更重观照艺术家内心的情感,有感而发、有意而画。这幅作品中看似随意铺陈的路边场景就颇为耐看:几间白墙黑瓦的房屋在远景排布,天空湿漉漉的好像充满了水汽,近处杂树遮挡了视线,让人有步入画中一探究竟的冲动,下方几笔勾勒的道路延伸向远方,更将观赏者的思绪引入作品中去。整幅作品构图大胆直白,造型极为简练,用笔更加自由,线条流畅而恣意,颇有水墨大写意绘画之感,直扑眼前的乡土气息更是赋予画作朴实动人的美感。

  苏天赐的人物画也很有特色,著名的《黑衣女青年》、《蓝衣女像》曾在画坛引起轰动,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,这种风格的人物画创作一度中断,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写实的描写劳动人民的系列“革命题材”作品。这幅《渔家女》创作于1974年,正值文革末期,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简洁朴实的写实风格,却也难掩苏天赐作品独有的疏离韵味。画家在造型、用色上依旧娴熟,寥寥数笔已将人物结构交待清爽,可见其扎实的素描功底。特别是那挥洒自如的色彩与得心应手的用线,使得人物造型鲜活生动,年青人面部特有的饱满水嫩和清澈的眼神等让人印象深刻。值得一提的是,女孩望向远方的面容上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情绪,虽然微笑着,好像又有一丝淡淡的忧伤,与同时期那种情绪饱满昂扬的肖像画截然不同,这正是苏天赐作品的价值所在:他描绘的是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想象中的人物。即便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,他虽极力靠近主流,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心性的表达。

  苏天赐的作品中充溢着蓬勃的生命力,静谧而诗意,充满东方意韵和现代气息。在他的静物尤其是花卉作品中犹为明显。创作于1993年的《大理花》依旧用简淡的背景烘托主体绚烂的花卉,用笔非常率性和快速,可以看出作品一挥而就、一气呵成的连贯感。在红、绿、白主色彩撞击下,花束似乎笼罩在一层雾气中,一切既真实又梦幻。作者取景很近,整束花直逼眼前、顶天立地,似乎不符合现代绘画构图的审美标准,但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,观之有畅快淋漓之感。

  总之,苏天赐形成了独有绘画语言,他的作品有一种简单的美,朴素而直白,恬淡而自然。在那个时代的画家中,他好像很难显得高大,但是却有种持久的魅力,更易被当代人欣赏。目前苏天赐作品的市场潜力还未被完全发掘,随着近代中国油画板块的升温,其市场前景无疑会更加光明。

Processed in 0.221(s)   10 quer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