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站频道
    当前位置: 中国美术家网 >> 展览频道 >> 美术展讯 >> 陕西 半坡博物馆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泥火传承:唐代陶俑艺术拾珍展

          (1/11)泥火传承:唐代陶俑艺术拾珍展

          (2/11)《灰陶彩绘戴羃篱俑》

          (3/11)《唐灰陶彩绘卧驼》

          (4/11)《唐灰陶彩绘休憩俑》

          (5/11)《唐三彩釉陶持镜梳妆女俑》

          (6/11)《唐三彩釉陶戴凤冠女俑》

          (7/11)《唐三彩釉陶立马》

          (8/11)《唐三彩釉陶天王俑》

          (9/11)《唐三彩釉陶武官俑》

          (10/11)《唐三彩釉陶鸭尊》

          (11/11)《唐三彩釉陶镇墓兽》

          中国美术家网--让艺术体现价值

          展览名称:泥火传承:唐代陶俑艺术拾珍展
          展览时间:2017/01/18~2017/03/18
          展览地点:[陕西]-西安市东郊半坡路155号-(半坡博物馆)
          主办单位:西安半坡博物馆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
          参展艺术家:艺术家

        开幕时间:2017-01-18 10:00

        展览地点:半坡博物馆(临展厅)

        策 展 人:张礼智 何周德 李兆楠

        展览备注:出品人:齐跃进

        展览执行:张志敏 徐利

        文献编辑:曾丽荣

        策展助理: 张迪 张婷

        为了迎接新春,2017年元月18日至3月18日,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将在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“泥火传承——唐代陶俑艺术拾珍”展览。这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建馆近60年来,首次引进唐代陶俑艺术专题展览,搭建起史前陶器艺术与唐代陶俑艺术、彩陶艺术与三彩艺术直接交流对话的平台。让观众感悟我国陶器艺术渊源流长的历史,以及绚丽多姿的风貌。

        史前彩陶和唐三彩无疑均属人类优秀文化遗产。两者虽然时代、制造工艺、艺术风格不同,但是它们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。

        其一,都是陶质系列,考古资料显示,我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,一脉相传。陶器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,在江西万年仙人洞、广西桂林甑皮崖遗址均发现器壁较厚、火候很低的陶器残片。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,彩陶数量和纹样均明显增加。另外,商周时期出现了硬陶,秦代有大量的陶质兵马俑,汉代出现了釉陶及原始瓷器,而此后的唐三彩则独具特色。

        其二,均以矿物颜料作为色彩或图案的艺术形式表现其靓丽与美观。史前彩陶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最著名,而以半坡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,则以鱼纹、鹿纹和人面鱼纹彩陶图案最引人注目。

       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,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,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,经过焙烧,便形成多种色彩,以黄、绿、白三色为主,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"唐三彩"。唐三彩色彩艳丽,花纹流畅,自然协调,独具风格。

        其三,两者的分布区域高度重合。史前彩陶以仰韶文化最著名,陕西、河南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,而唐三彩的发源地和制作地点也恰好在这一区域。

        众所周知,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重要之地,处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,其主要遗址的分布区域就在陕西与河南境内。唐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位于西安和洛阳,唐三彩在这片黄土地上继续发展壮大,继承了史前彩陶绚丽夺目的装饰效果。

        人类文化艺术在不同时期、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中,都有各自的特征与风格,但其相互间的交流、影响、借鉴和传承也在所难免。史前彩陶和唐三彩在时间上相差约五千年,虽然没有直接传承影响因素,但从陶器装饰系列、从陶器制作与烧造技术、从矿物颜料使用等方面还是可以进行对比研究。欣赏领略两种不同时代、不同风格的彩色陶器文化,除感受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外,也有许多问题等待人们继续探索和研究。

        此次所展之唐俑共计百余件。分为:美人舞如莲花旋(唐代女性俑);肌肤如玉鼻如锥(唐代胡人俑);文韬武略保乾坤(唐代官吏俑);神兮长在有无间(唐代天王神煞);宝马权奇出未央(唐代动物俑)五大板块。


        1. 正在展览
        2. 即将开幕
        3. 已经结束
        名人堂
        •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
        • 服务QQ:529512899电子邮箱: fuwu@meishujia.cnbeijing@meishujia.cn
        Processed in 0.041(s)   11 queries
        update:
        memory 4.182(mb)